
中國水周|帶你來看浙能“水”故事
編者按:“中國水周”是由水利部舉辦的于每年3月22日至28日開展的水資源保護宣傳教育活動,旨在動員全社會一起關心水、愛惜水、保護水,促進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本周是第三十七屆“中國水周”,我國紀念2024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正值“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邀您一起來看浙能“水”故事。
從東海之濱的之江大地,到天山腳下的“塞外江南”,浙能的每一處產業都秉持與城市共生共榮的愿景,以發展循環經濟書寫著破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難”問題的獨特答卷。
長電公司全力優化“雙零”燃煤電廠運行管理水平。 朱海 攝
自2009年以來,長興發電融入城市環境治理難題,分兩期建成長江以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中水回用工程,2020年又通過增設新設備將中水深度回用,實現電力生產全過程“地表水零取用”。中水回用工程每天可處理中水6萬噸,目前已累計回用中水超1.6億噸,相當于15個西湖的蓄水量,不僅避免了“與民爭水”,更從源頭上幫助城市消除了水體富營養化隱患。
長電公司成為國內首家“雙零”燃煤電廠。 王瑩 攝
當“地表水零取用”遇到“廢水零排放”項目,長興發電成為國內首家“雙零”燃煤電廠,做到整個生產過程既不向“綠水青山”取一滴清水,也不向“綠水青山”排一滴廢水。
樂電沉淀池內的海水經沉淀反應后清澈透明。 樓瑋瑤 攝
在地處浙江東南沿海甌江口北岸的樂清市,運行了十余年之久的樂清發電海水淡化系統,是該電廠合理利用山海資源優勢,做好節水控水“水文章”的真實寫照。該系統能全面覆蓋廠區所有的生產、生活和綠化用水的使用需求,經過處理的淡水幾乎能夠達到飲用標準。十余年來,樂清發電海水淡化系統已產水4908萬噸,相當于三個多西湖的蓄水量,節約了大量淡水資源。
從高峽出平湖到電能流八方,從風吹起長卷到大漠更安瀾。浙能集團各可再生能源項目在為社會輸送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同時,不忘探索將清潔能源發展同生態建設相融合。
彼時的灘坑水電站,水流激揚。 北海水電 提供
浙能灘坑水電站是“十一五”期間浙江省實施建設的最大水電工程,電站工程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及其他綜合利用效益。歷經艱難曲折,如今,巍巍青山畔“千峽湖”碧波浩蕩,雄偉大壩下水電站機聲隆隆,為浙江電網輸送出強大的綠色電力,為浙南山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省能源安全保障作出了重要貢獻。
俯瞰浙能灘坑水電站。 北海水電 提供
兩岸青山下,一泓綠水向東流,一群白鷺,穿越大橋,箭似飛舞。北海水電積極探索調度模式,通過科學調度最大限度減少汛期棄水,近五年平均水能利用率達100%,同時科學制定庫水位控制方案,逐月細化水位控制區間,以水調大數據為支撐爭取最優經濟運行水位,降低度電耗水率,實現3.32立方米/千瓦時的年平均耗水率指標,既滿足了生態流量的泄放要求,又增加了年發電量,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兩者得以完美結合。
嘉海風電場人員正在進行增殖放流。 張露 提供
看山水青翠,聽魚群嬉戲,它們巡道而行和諧共處,在青山綠水間代代繁衍。增殖放流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浙能嘉海風電場自建設以來,高度重視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在為社會輸送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的同時,探索將清潔能源發展同生態建設相融合,至今累計完成30余次增殖放流,投放超7億尾魚蝦蟹苗,以實打實的舉措改善和優化了水域的群落結構,使魚類種群資源得到有效補充和恢復,對促進和保護水域的生態平衡、生態安全將起到積極作用。
浙江省首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項目,浙江省首個高速服務區污水治理項目……從藍天到碧海、從凈土到綠岸,浙能集團始終用“浙能之智”解決“環境之痛”,用行動彰顯高質量綠色轉型的決心與信心。
梅蓉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項目。 李夢 攝
在素有“臨安八線十景美麗鄉村連接線”的山間公路上,道路兩旁沿河而建的農家樂依次排列,由浙能集團承建的清涼峰鎮白果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項目已在此投產運行4年之久,累計約處理污水超90萬噸,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類標準,期間解決了大明山景區周邊每年超100萬游客的生活污水處置難題。
浙江省首個高速服務區廢水MABR治理項目投運。 李夢 攝
像這樣由浙能集團承建并穩定運行的污水處理終端在浙江省內農村、高速公路共計20余座,經過處理的廢水可以作為灌溉水等其他用途使用,節約淡水資源,經濟效益可觀。
浙能玉環坎門污水處理廠溶氧曝氣工藝。 朱將云 攝
八年前,為解決玉環市水生態環境,玉環水務在浙能集團與玉環市政府的支持下正式成立。截至目前,玉環水務累計處理污水21757萬噸,相當于15.4個西湖的水量;下轄玉環市污水處理廠配合玉環市政府提供回用中水14670萬噸,相當于為玉環市玉坎河水系注入10.4個西湖的“新血液”……多年來,玉環水務“治污水”成績斐然、“剿滅劣五類水”效果顯著,成功助力玉環市連續六年六奪浙江省“五水共治”大禹鼎獎,“治水”成績受到玉環市政府、地方百姓高度肯定。
俯瞰玉環水務。 畢占一 提供
未來,浙能集團將持之以恒地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在做好能源保供基礎上,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主動發揮能源科技優勢,積極做好污水凈化、科學用水、保護水生態等工作,助力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