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能長電:踐行囑托 繪好“兩山”畫卷
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時隔十五年再訪安吉,了解當地多年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發生的巨大變化。作為“兩山”理論發源地湖州境內的發電企業,長興發電公司牢記習近平總書記2006年調研時的重要指示,矢志不渝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兩難”問題,先后建成投運了長江以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中水回用工程、國內首套脫硫廢水蒸發處理裝置、浙能集團首個廢水零排放項目,并成功試點國家級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項目,正努力打造成為浙能集團綠色發展的“樣板區”。
綠水藍天中長電公司奮力發展循環經濟
2006年至今十四年來,長電公司始終圍繞“兩山”理論深刻內涵,探索確立了循環經濟“123”發展思路,走出了一條獨具長電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如今的長電,煙囪不冒煙、廠房不冒氣、噪聲不擾民、廢水零排放、灰渣全利用,隨處可見一幅生機盎然的綠色發展景象,這正是全體長電人以集體智慧和辛勤汗水,描繪出了一幅“綠水青山”下企業全力打造“金山銀山”的“奮斗畫卷”。
點墨:一腔敢為人先的熱血
在“兩山”理論指引下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靠的是長電人敢為人先的熱血,敢于嘗試一切未曾有過的挑戰。
由于燃煤發電機組需要持續大量地補充循環冷卻水,所以發電廠也是用水大戶。為了在源源不斷提供電力的同時避免“與民爭水”,長電公司毫不猶豫地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投資9000萬元,在2009年、2012年分兩期建設投運了長江以南地區首個城市中水工程,利用長興縣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市政污水,經深度處理后用于機組循環冷卻水補充水,每天最多可以“吃”掉長興縣主城區和開發區約6萬噸的城市中水。
長電公司中水回用工程二期工程全景
截至2020年2月底,該工程已累計回用城市中水已達1.08億噸,節約的水量相當于湖州全市居民大半年的生活用水。該項目同期減少化學需氧量排放約3320噸,減少氨氮排放約360噸。
“既滿足了發電需要,也解決了污水處理廠排放水的出路問題,節約了有限的淡水資源,同時還減少了向太湖流域的污染物排放總量。”該公司中水回用工程自投產以來就受到了各級政府和媒體的高度關注,不僅吸引了國家環保部、發改委、監察部、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六部委聯合考核組實地檢查,更多次得到國家環保部、能源局,以及省發改委、環保廳、水利廳的充分肯定,并陸續接受了《人民日報》《浙江日報》、浙江衛視等各級主流媒體的采訪報道。該工程還獲得浙江省電力科學技術一等獎,并被授予“湖州市青少年護水教育實踐基地”稱號。
接下來,長電公司還將通過實施一系列運行優化及擴展應用項目,把中水進一步作為機組鍋爐的補給水,每年可減少運行費用上百萬元,屆時還將成為長江以南地區首家實現“淡水零取用”的燃煤發電企業。
不僅如此,長電人仍不斷探索著循環經濟發展的新內涵。2013年,長電公司在原有各工業廢水處理系統基礎上,按照“分級利用、分區平衡”的原則,采用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和綜合處理的方式,開始實施廢水零排放項目。
期間,長電公司與浙能技術研究院合作,創造性地進行脫硫廢水煙氣旁路蒸發科技項目研究,在機組滿負荷工況下,單臺鍋爐脫硫廢水處理能力為3噸/小時,處理后的干渣含水率小于2%,有效處置了機組末端高鹽(高氯)廢水及脫硫原水,開創了電廠脫硫廢水蒸發處理領域的先河,徹底解決了燃煤發電機組脫硫廢水難處理的“心病”,并獲得了2019年浙江電力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脫硫廢水蒸發項目助力長電率先開啟全廠“廢水零排放”時代。
歷經6年孜孜不倦的探索,2019年6月30日,長電公司通過十余套流程完備、運行良好的分系統,依靠分離、濃縮、蒸發、回用等手段,徹底實現超過15類廢水的分類回收和處置消納,在集團內率先實現全廠“廢水零排放”,并正式開啟“無灰庫運行”時代。
描形:一路鍥而不舍的追求
在“兩山”理論指引下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靠的是長電人鍥而不舍的追求,十四年如一日探索循環經濟的真諦。
2006年8月2日,時任浙江省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冒著炎炎烈日,深入全省首座百萬千瓦級全脫硫綠色電廠長電公司的脫硫控制室,實地查看環保設施運行狀況,并詢問進一步降低排放的可能性。他親切慰問了該公司干部員工,并提出:“經濟要發展,又要重視保護環境,切實解決‘兩難’問題。”
長電公司首臺機組進行超低排放改造
時至今日,諄諄教誨莫不能忘。一直以來,長電人通過設備整治優化、精益運行和科學安排檢修時間,確保脫硫、脫硝、除塵等系統和主機的長期安全穩定運行,始終保持著較高的投入率和運行效率,使污染物排放控制始終保持在行業領先水平。長電公司在2004至2017年間,先后投入超10億元,對4臺機組進行脫硫、脫硝和超低排放改造,使燃煤機組排放水平遠低于國家標準,甚至媲美天然氣機組。截至目前,長電公司已累計減排二氧化硫40萬噸,減排氮氧化物3萬噸,對改善湖州地區環境空氣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在內挖潛力的課題中,長電人立足生產實際,發揚“工匠精神”,積極開展科技、技改活動,做精、做細“節能減排”的文章:省內首家成功應用等離子點火技術、自主創新“墻式燃燒鍋爐不投油啟停磨煤機”技術、自主創新“無電泵”啟停技術……長電人集眾智、聚合力,成功實施一系列節能改造措施,既節約了有限的公共資源,也為企業從源頭上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盈利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
長電公司“一機雙塔”項目連通管
“由于內陸電廠的特性,夏季的炎熱天氣對長電機組運行效率造成不利影響。”該公司運行部單元長周軍在日常工作中發現這一情況后,創新提出“一機雙塔”運行方式的合理化建議,經過論證實踐和不斷優化,可在滿負荷和75%負荷工況下,分別可提高運行機組凝汽器真空約1.23千帕和0.72千帕,降低煤耗近2克/千瓦時。
除此之外,長電公司四臺機組全年產生約12萬噸脫硫石膏、約8萬噸爐底渣以及約60萬噸粉煤灰的發電副產品,這既是一種資源,也是一種威脅。為此,該公司配合浙能天地環保公司,大力推進粉煤灰、脫硫石膏、爐底渣的綜合利用和銷售工作,堅決杜絕發電副產品的二次污染,截至目前,長電公司的固廢綜合利用率始終保持在100%,確保實現了零庫存。
出彩:一幅綠色發展的畫卷
在“兩山”理論指引下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靠的是長電人深耕一方水土,切實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實踐。
“對金三發的蒸汽供運中,貴公司成立專班駐點服務企業,積極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一封短短數百字的感謝信,卻充分展示了長電公司與當地政府和用熱企業同心戰疫的信心和決心,這樣的情節在該公司十余年如一日深耕地方發展進程中并不少見。
長電公司供熱管道源源不斷為地方供應蒸汽
自2003年開通首家供熱用戶以來,長電公司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主動融入長興城市及各工業園區發展規劃,加強集中供熱的整體部署與市場開拓,全力抓緊抓好供熱管線建設與機組供熱改造,并大力發展供熱、供冷、供熱水的“三聯供”模式,努力讓供熱蒸汽進入社會各個領域,成為與水、電、天然氣一樣的城市發展基礎能源。
經過17年的發展,長電公司目前已建成供熱主干管網4條,總長超過55公里,覆蓋整個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畫溪工業園區、李家巷工業集中區等范圍,供熱輻射半徑達15公里,熱用戶包括天能集團、金三發、海信空調等90余家知名企業,已累計供熱超過510萬噸。集中供熱的推廣,成功替代了長興當地大量低效、高污染的燃煤小鍋爐,節約標煤2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4萬噸,減排二氧化硫4563噸,減排氮氧化物1458噸,煙塵963噸。
長電公司燃煤耦合污泥發電項目建成投運
除此之外,長電公司投資約5500萬元,建成投運了國家級燃煤耦合污泥發電試點項目,單日最大可處理當地9家污水處理廠的污泥200噸,約占長興縣每天污泥產生量的三分之二。截至2020年3月底,該項目已處理城市污泥超過7000噸。該項目的實施,不僅促進了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還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時至今日,長電公司2019年累計銷售蒸汽量達到69萬噸,銷售收入達到1.37億元。同時,通過綜合測算,燃煤耦合污泥發電項目每年可為企業節省購煤成本1200萬元以上。循環經濟項目不僅成為守護綠水青山的“主力軍”,也已成為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來源,成為“金山銀山”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全國范圍看,能夠像長電這樣在循環經濟領域有多項優勢疊加的火力發電廠目前還不多。”談及長電公司圍繞建設浙能集團乃至浙江省內最環保電廠的目標,該公司總經理張錫根不無自豪地說道。
成章:一套“兩山”實踐的方案
在“兩山”理論指引下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還要靠長電人不舍晝夜、孜孜以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進一步豐富循環經濟發展的內涵。
根據國家能源局規劃,2030年煤炭的結構比重要降到45%,這對長電這樣以煤炭為主的生產和發電企業,形成了轉型倒逼的態勢。如何破除企業生存發展的瓶頸迫在眉睫。如何化“危”為“機”,長電人在“兩山”理論的孕育中,拿出了一套“長電方案”。
長電公司召開職代會全面謀劃綠色發展新局面。
從實體企業的經濟的意義來看,企業是有邊界的。但是從實體企業的精神層面來看,企業又是無邊界的,應該無邊界地思維和解決問題、無邊界地整合和運用資源。長電公司正是利用這種無邊界的思維方式,跳出“圍墻”,借助所有的內外資源,融入地方循環經濟,推動企業實現轉型發展。特別是中水回用、污泥耦合、集中供熱等“電廠+綜合能源”項目的開展,真正實現了企業與城市發展的深度融合,使二者緊密聯系、相互依托、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形成了共生共榮的良好發展局面。
一直以來,長電公司堅持按照“兩山”理論的指引,充分發揮資源和空間優勢,通過構建“電廠+綜合能源”的新業態,打造區域一流綜合能源服務商,并兼顧固本強基和多元融合兩條主線,全力推進“資源化”“減量化”“再利用”三大工程,更大程度地參與到地方循環經濟的發展中,使企業成為城市公共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打造企業與城市的命運共同體。
長電公司運行人員精益運行保障機組穩定發電供汽。
為此,長電公司進一步拓寬思路,不斷擴展循環經濟的空間。在為當地社會進行污水、污泥等無害化處理,為電廠周圍的用熱企業提供熱力保障的基礎上,該公司還具備進一步向周邊企業提供壓縮空氣、除鹽水等能力,可節約大量寶貴、緊缺的社會資源。接下去,長電人將把循環經濟項目的發展與企業的轉型升級緊密結合,建立“一盤棋”的思想,充分利用循環經濟項目優勢,在發電企業輻射半徑內加強用熱、用冷、用壓縮空氣企業,污水處理廠,垃圾堆場等產業的調研對接,繼續豐富循環經濟項目的內容,以期達到減少企業用能成本,降低社會能耗、提高發展品味的最終目標。
隨著煤電企業進入“微利時代”,越來越多燃煤發電企業將按下轉型升級的“快進鍵”。而長電人將一如既往地在“兩山”理論指引下,努力在電力市場改革的浪潮中“乘風破浪”,全力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撥云見日”,奮力書寫企業高速度發展高質量增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