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能新疆伊犁新天煤制天然氣項目開始試生產
6月16日,世界上單體最大的煤制氣項目——新疆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年產2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開始試生產,成功將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轉換成清潔環保的天然氣,并將通過西氣東輸二線管道源源不斷地送往浙江。
新疆新天煤化工公司試生產儀式。朱將云攝
浙江省國資委副主任沈建平,新疆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趙曦峰,浙能集團總經理柯吉欣、副總經理朱松強,山東能源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壽利等領導參加試生產儀式,伊犁新天煤化工公司總經理顧強主持試生產儀式。
由浙能集團公司控股建設的伊犁新天煤化工煤制天然氣項目是“十二五”煤炭深加工國家示范項目,是浙能集團實施大能源戰略,走出浙江積極參與新疆能源項目建設,努力為“一帶一路”注入浙江動力生動篇章之一。項目建成后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促進一帶一路最前沿的新疆伊犁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中固定床氣化廢水處理及利用關鍵技術與示范被列為國家“863”研究課題,整個項目共完成22項重大技術、裝備及材料國產化任務,國產化率超過96.28%,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且多項指標居于世界領先水平。
浙能集團“超低排放”技術為我國煤炭清潔利用開辟了新天地,伊犁新天煤化工煤制氣項目又再次拓展了煤炭利用的新思路,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供了新路徑。該項目2016年12月獲得國家環保部環評批復,2017年5月16日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項目年產純凈天然氣20億立方米,副產輕烴3.1萬噸、重芳烴10萬噸、多元烴8.4萬噸、多元酚2.5萬噸、硫胺11.6萬噸。項目每年可將677萬噸煤炭,轉化成20億立方米天然氣送往浙江,約占浙江目前天然氣消費量的四分之一。
據了解,總投資超過160億元的伊犁新天煤化工是目前世界煤制氣行業一次性投資建設規模最大的項目,也是浙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新疆投資的最大項目,將對新疆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巨大拉動效應。浙能集團按照“產業援疆、人才援疆、技術援疆”的思路和要求,在為浙江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清潔能源的同時,積極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項目建設緊緊圍繞解決就業、穩定邊疆、促進民生工作發揮積極作用,有三四百當地各族子弟參與項目建設、生產。
新疆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但受交通條件限制,輸出困難難以利用。新天煤化工年產20億方煤制天然氣項目是國內第4個投產的煤制天然氣項目,項目建設充分貫徹了節能、節水、零排放要求,能源資源利用合理,增強了我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