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日報》頭版聚焦白馬湖實驗室教科人一體化改革工作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浙江要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日前召開學習會,專題研討“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吹響了加快建設創新浙江的號角。11月20日,《浙江日報》推出《不負重托 走深走實》專欄,首期聚焦白馬湖實驗室教科人一體化改革工作。
11月20日,《浙江日報》頭版聚焦白馬湖實驗室和浙江工業大學共建科教融合學院《編制在高校 科研在平臺 轉化在企業》。(下轉第七版)
(緊接第一版)
潮新聞客戶端報道。
報道原文
白馬湖實驗室和浙江工業大學共建科教融合學院
編制在高校 科研在平臺 轉化在企業
開欄的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浙江要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日前召開學習會,專題研討“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吹響了加快建設創新浙江的號角。本報今起推出《不負重托 走深走實》專欄,報道我省各地各部門牢記殷殷囑托,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創新探索和鮮活實踐。敬請垂注。
本報訊 (記者 何冬健 通訊員 王紫璇) 對于浙江工業大學能源與碳中和科教融合學院副院長張士漢來說,過去一個月的科研生活如此新鮮:上午還在白馬湖實驗室與團隊成員頭腦風暴,下午便趕到浙能集團蘭溪電廠實地驗證,一天“三過學校而不入”……
科研人員在高校、科創平臺與企業間的自由流轉,得益于我省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的大膽試驗。
創新浙江要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先行的鮮明標識。浙江省委日前召開專題會議指出,要強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一體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增強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今年10月,白馬湖實驗室和浙江工業大學瞄準高校與高能級平臺融合創新不充分、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兩張皮”等教科人一體化發展的堵點,探索共建改革試驗區——科教融合學院。如今,“編制在高校,科研在平臺,轉化在企業”的新機制已經成為科研人員口中的時髦語。
“我在白馬湖實驗室工作,保留學校的事業編制保障,同時可從實驗室獲取市場機制下的科研報酬和成果轉化獎勵。”張士漢說,團隊成員的薪資有了明顯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科研人員“名利雙收”。
以往國內也有一些科研人員在高校和附屬企業“雙聘”,但沒有取得跨單位的組織認同,存在科研成果難以落地、經費支持難以保障等困難,教科人一體化由此難產。浙江推進改革的破題之道何在?
白馬湖實驗室人力資源部部長郭妍表示,白馬湖實驗室是浙江省的高能級科創平臺,浙江工業大學是省屬重點高校,雙方在教科人一體化改革方面均有實質性、迫切性的需求,雙方可通過深化合作實現資源互補、共同進步。
改革的核心在于對教育、科技、人才各創新主體既充分尊重、嚴格保護,又創新體制機制,使各創新主體高度融合、有效打通?!拔覀兿露Q心刀刃向內,在制度層面破題。一方面兼顧實驗室、高校和人才三方權責、利益,以‘雙融計劃’疊加薪酬、人才政策等資源,讓人才自愿流動;
另一方面落實雙方科研人員的成果互認、業績共享等政策,打消人才的后顧之憂?!惫f。
一系列政策的落地,極大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以白馬湖實驗室工業機器人團隊為例,科研領軍人才從浙江工業大學“雙聘”,工程技術人才從浙能集團所屬電廠借調,青年科研骨干由實驗室招募,形成了科研攻關的大兵團?!拔覀兊难芯烤⒆阌诋a業實際需求?!眮碜哉憬I大學的科研領軍人才馮遠靜說,他們圍繞船舶智能清艙卸船作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裝備研發,無人化智能清艙卸船裝備已在浙能嘉華發電廠全面部署?!半p聘”期間,團隊累計申請專利11項,授權發明專利7項。
當前,科教融合學院已有首批“雙聘”人才20余人,其中包括國家級人才8人,后續還將有龍頭企業工程師10余人陸續加入。此外,學院“智慧能源創新班”已招收碩士50人、博士5人,未來將實施“學術導師+產業導師”雙導師制,并聘任“產業導師”作為第一導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工業大學校長、白馬湖實驗室主任、科教融合學院院長高翔說:“我們希望以此次改革為契機,建成全國能源與碳中和領域能源技術創新、成果轉移轉化、高端人才匯聚、創新人才培養四大高地,努力打造‘教科人一體化’的全國樣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