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點贊浙能樂清電廠海水淡化項目
《人民日報》點贊浙能樂清電廠海水淡化項目。 樂電黨群工作部 攝
原文如下(節選):
浙江省樂清市南岳鎮的海岸邊,幾根管道連接著大海與岸邊的廠區。
這里是浙能樂清電廠,夏季高峰時日發電量可達1.1億千瓦時,日均消耗約1.7萬噸淡水,是個不折不扣的“用水大戶”。然而,浙能樂清電廠卻獲評省級“節水行動優秀實踐案例”,順著這幾根管道,便可知曉原因。
“樂清沿海,淡水資源有限,而火力發電需要大量淡水。建廠之初,如何取水就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浙能樂清電廠運行部化學專工吳善宏介紹。自建水庫、引用山區水源等多個方案論證下來都不太理想,最終從成本、效率等多方面綜合考量,選定了海水淡化方案。“電廠依海而建,取用海水方便,運用成熟技術,綜合成本大約是每噸5元。”吳善宏說。
海水雖多,卻無法直接用于發電,需經過淡化處理。吳善宏說:“海水變淡水,關鍵是脫鹽。”
在電廠的海水淡化車間,記者看到,一個個圓筒狀的膜殼層層堆疊,海水通過高壓進入膜殼,流經膜殼內反滲透膜,絕大多數溶解物質被截留,經反滲透膜脫鹽后的淡水可直接供應全廠冷卻、清掃、沖洗等環節工業用水和雜用水;如果再經過離子交換法脫鹽處理,還能用于鍋爐補給水,直接參與發電過程。
“這就是海水淡化比較成熟的‘雙膜法’工藝,海水脫鹽率可達99%以上。”吳善宏說,浙能樂清電廠每天最大淡水產出量2.88萬噸,除了滿足發電用水,還可用于園區維護、工人生活等。
淡水來之不易,“開源”的同時,也要“節流”。
通過實施中水回用項目,工業廢水等經處理后被用于鍋爐啟動疏水冷卻、輸煤系統沖洗、廠區綠化等多環節,目前電廠已綜合利用中水300多萬噸,循環利用率達到30%。
《節約用水條例》提出,沿海地區應當積極開發利用海水資源。如今,浙能樂清電廠已累計制取淡水5000多萬噸,發電用水基本實現自給自足,在每年夏季用水高峰期,也不會與周邊鄉鎮爭搶淡水資源。
“浙能樂清電廠的海水淡化項目是非常規水利用的有益探索,對節省淡水資源、緩解市政供水壓力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們接下來將繼續推動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將海水淡化等非常規水資源利用項目納入其中,進一步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樂清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