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天煤化工高鹽廢水資源化中試平臺順利產出酸堿
本網訊 6月5日,新天煤化工、白馬湖實驗室共同承擔合作研發的高鹽水資源化中試平臺順利產出符合工業使用的鹽酸、燒堿,這標志著新天煤化工研究出了符合自身工藝條件的危廢資源化利用辦法,成為全國首家煤化工行業從污水中成功提取酸堿的企業,為浙能集團創建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在綠色低碳的高鹽危廢化利用方面打通了技術壁壘。
高鹽廢水資源化中試系統雙極膜平臺。 李海勝 攝
該工藝技術來源于2020年12月啟動的《煤化工高含鹽廢水再生酸堿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項目,該工藝針對新天煤化工廢水的實際運行情況,以污水處理回用工段的污水為處理水源,通過預處理、電滲析濃縮和雙極膜制酸堿等工藝,得到了污水凈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藝方案。
對于預處理工藝,白馬湖實驗室團隊克服了污水處理回用工段復雜水質的凈化難題,摸清了污水中各組分的濃度,得到了“高有機物濃度+高金屬離子濃度”的污染物雙高凈化工藝方案;對于電滲析和雙極膜處理工藝,白馬湖實驗室團隊對比了國內外不同品牌和型號的雙極膜和電滲析膜堆,并考察了多隔室系統運行性能和經濟效益,探索出了膜內外的離子遷移規律,進行了理論建模和性能估算,并針對污水處理回用工段污水的污染物進行了耐受度測試,對膜進行了結構和性能測試,最終確定了中試現場的裝置設計和工藝路線。
新天煤化工、白馬湖實驗室領導共同見證順利產出酸堿。 李海勝 攝
據了解,新天煤化工原使用的鹽酸約每天30噸、燒堿約每天85噸。煤化工高鹽廢水再生酸堿資源化利用中試裝置可將廢鹽幾乎100%利用并轉換為酸堿,酸堿濃度穩定,適用于廠內酸堿調節需求,降低鹽酸、燒堿等化學藥品的外購量。
經分析,經過有效的長周期穩定運行,每小時300立方米的高鹽廢水進行回收利用,最終轉化為工業氯化鈉,即可降低雜鹽產量每天30噸,每年直接節約雜鹽填埋費用每年約1600余萬元,酸堿購置費用約3000余萬元的,產生直接經濟效益5000萬元左右。
新天煤化工和白馬湖實驗室共同承擔合作研發的高鹽水資源化中試平臺對工業化建設將起到行業示范引領作用,保護當地環境和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方面做出了典范,真正實現了工業廢鹽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將新質生產力轉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